不能说的话 ,《黑客与画家》摘录

历史的常态似乎就是,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,都会对一些荒谬的东西深信不疑。他们的信念还很坚定,只要有人稍微表示一点怀疑,就会惹来大麻烦。

我的这篇文章就想探讨这件事。我不仅要展示一些当前的“异端邪说”,让每个人都大吃一惊,还要找出适用于所有年代的通用法则,判断哪些话是不能说的。

你是随大流的人吗

你的每个观点都符合大众观点吗? 一种可能是,你的观点就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,别人告诉你什么,你就相信了什么,你把别人灌输的观点当作了自己的观点。 另一种可能是,你的思想观点确实是独立思考得到的,碰巧与社会主流的思想观点一模一样。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似乎不大,因为这意味着,如果别人犯错了,你也必须碰巧犯一个同样的错误。为了防止他人复制,古代制作地图的工匠会故意在地图上画错一个小地方。如果你的地图与他的地图一样,就说明不太可能是你自己独立制作的。

 有时候,别人会对你说:“要根据社会需要,改造自己的思想 (well-adjusted) 。”这种说法隐含的意思似乎是,如果你不认同社会,那么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?事实上,它不仅不对,而且会让历史倒退。如果你真的相信了它,凡是不认同社会之处,你连想都不敢想,马上就放弃自己的观点,那才会真正出问题。

判断“不能说的话”的五种方法

1.真话

如果伽利略说帕多瓦城( Padua )的人身高三米,他只会被当作一个古怪的疯狂科学家。但是,他说地球围绕太阳运转,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。教廷知道,这种话会让人们开始思考。

OK ,当你发现某些言论很可疑时,你可以这样想,那些话听上去真是大逆不道(或者其他类似的形容词),但是有没有可能是真的?这就是找出“不能说的话”的第一种方法:判断言论的真伪。

2.异端邪说

我们把这种不一定正确、但是极富争议的言论称为“异端邪说”。关注“异端邪说”,是找出“不能说的话”的第二种方法。历史上的每一个年代,都会给“异端邪说”贴一些标签,目的是在人们开始思考它们是否为真之前就把它们封杀。“亵渎神明”、“冒犯圣灵”、“异端”都是西方历史上常见的标签,当代的标签则是“有伤风化”、“不得体”、“破坏国家利益”等。

如今,当然也有这样的标签,从万金油式的“不适当”( inappropriate )到可怕的“制造分裂”( divisive ),不胜枚举。好在不管是哪个年代,分辨这样的标签应该是比较容易的。你只要看看人们怎么称呼那些自己不赞成、但是又不算错的观点就行了。当一个政治家说自己的对手是错的,这是直截了当的批评。但是,如果他不谈论对错,却使用“制造分裂”或者“对种族问题不敏感”这样的标签攻击对手,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加注意了。所以,如何找出那些我们自以为正确却会被未来人们耻笑的话?方法就是关注这些标签!比如,有一个标签叫做“性别歧视”,你问自己哪些想法属于“性别歧视”。然后,把头脑中跳出来的那些想法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来,再逐个追问,它们真的属于“性别歧视”吗?

  这样的自问自答是不是太主观了?表面上确实很主观,但是实际上不是。因为最先从你头脑中跳出来的想法,往往就是最困扰你、很可能为真的想法。你已经注意到它们,但还没有认真思考过。

3.时空差异

 我们可以自以为是地相信,当代人比古人更聪明、更高尚。但是,了解的历史越多,就越明白事实并非如此。古人与我们是一样的人,他们既不是更勇敢,也不是更野蛮,而是像我们一样通情达理的普通人。不管他们产生怎样的想法,都是正常人产生的想法。

所以,我们就有了找出“不能说的话”的第三种方法:将当代观念与不同时期的古代观念diff^一下。diff得到的结果,有一些用当代标准衡量是很令人震惊的。古人认为可以说的话,我们认为是不可以说的。但是,你有把握断言你比古人更正确吗? ^「diff是计算机术语,最早是一个程序,用来比较同一个软件不同版本源码之间的差异。它会告诉你,哪些是新增的代码,哪些是被删的代码。后来,这个词还可以当动词用。它最能确切表达此处我的意思。参见附录a词汇表”。」

 甚至也不用参照历史,当代世界是多种文化并存的世界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,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禁忌之处都不一样。所以,你也可以将我们的观念与其他文化的观念 diff— 下。(做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,就是亲自去看一看。)

 你可能会因此发现互相冲突的观点。一种文化认为,认同x观点是骇人听闻的,而另一种文化认为,不认同x观点才是骇人听闻的。不过通常来说,禁忌是单方面的。x观点在一种文化中不允许说出口,而在其他文化中说不说都可以。我的判断是,认为x观点骇人听闻的一方更可能是错误的一方。^^「有些人可能因为这一段话,认为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“道德相对主义者”(moralrelativist),即不相信存在客观的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道德真理。恰恰相反,我在这里的意思是,人们自以为很“客观”,而把”主观”(judgmental)这个词用作压制讨论的标签。我们试图让自己变得“非主观”(non-judgmental)的种种努力,在未来人们看来,都将是我们的最滑稽可笑之处。」

4.道貌岸然

家长想要塑造孩子的心灵,把他们装扮成可爱的小宝宝,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。我也可能这样做。但是,就本文而言,这样做会产生一个重要结果,那就是孩子“被迫”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长大。他的头脑或多或少是纯洁无暇的,一点也不知道那些“不能说的话”,从来没有被真实的社会生活“污染”过。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真实的,是一个被灌输进他们头脑的假想世界。将来当孩子长大以后接触社会,就会发现小时候以为真实的事情,在现实世界中是荒唐可笑的。

  那些“不能说的话”就是这样被阻止进入我们头脑的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假定有一个康拉德^式的当代人物,他在非洲当雇佣兵,然后去了尼泊尔当医生,后来又到迈阿密经营夜总会。具体干什么并不重要,反正他就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。现在,我们把这个人的头脑,与一个在美国郊区长大的、乖巧守规矩的16岁女生的头脑,做一个比较。前者的所思所想会不会令后者惊骇不已?他知道真实世界是什么样,而她知道的,或者至少体现在她言行上的,不过是父母精心灌输的一个假想世界。两者减一下,我们就可以知道不能说的到底是哪些话了。

5.机制

为了在全社会制造出一个禁忌,负责实施的团体必定既不是特别强大也不是特别弱小。如果一个团体强大到无比自信,它根本不会在乎别人的抨击。美国人或者英国人对外国媒体的诋毁就毫不在意。但是,如果一个团体太弱小,就会无力推行禁忌。有一种行为怪癖叫做“嗜粪症”( coprophila ),它的患者人数以及影响势力眼下似乎就不太强大,无法把自己的观点推广给其他人。

我猜想,道德禁忌的最大制造者是那些权力斗争中略占上风的一方。你会发现,这一方有实力推行禁忌,同时又软弱到需要禁忌保护自己的利益。

虽然,流行的思想观点与流行的服饰产生方式不尽相同,但是,它们的传播途径却很相似。第一批的接受者总是带有很强的抱负心,他们有自觉的精英意识,想把自己与普通人区分开来。当流行趋势确立以后,第二批接受者就加入进来了,人数比上一批庞大得多,恐惧心在背后驱使着他们 ^ 。他们接受流行,不是因为想要与众不同,而是因为害怕与众不同。 ^「带动流行的两种力量之中,恐惧心比抱负心有力得多。

为什么要这样做

首先是纯粹的好奇心。其次是不容易犯错、上当。再次,这是很好的脑力训练。

做一个异端是有回报的,不仅是在科学领域,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,只要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,你就有很大的优势。眼下的美国汽车工业对于市场份额下降怨天尤人。但是,这件事再明显不过了,任何人只要略做观察,就能迅速说出美国汽车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:它们生产烂车。更糟的是,长期以来,它们一直这样做,所以现在美国车完全是在吃品牌的老本,也就是说,消费者购买凯迪拉克汽车,不是因为汽车本身,而是因为它的品牌。实际上,现在的凯迪拉克早已不是1970年时的凯迪拉克了。但是,我想没人敢这么说^。否则,这些汽车公司早就把问题解决了。

^「在这些公司内部,类似的想法很可能被贴上“悲观消极”、“失败分子”这样的标签。优秀的决策者根本不应该在乎这些标签,而是直接问自己、它们到底对不对?其实,一个公司是否健康运作,可以用一个指标衡量,那就是对负面评价的容忍程度。做出伟大产品的公司,自我评价往往以“批评”和“自嘲”为主,而不是以“肯定”和“表扬”为主。我认识的杰出成就人士都认为自己做得不好,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为其他人做得更差。」

一旦发现了“不能说的话”,下一步怎么办?

1.守口如瓶

别说,至少也要挑选合适的场合再说,只打值得打的杖。

与笨蛋辩论,你也会变成笨蛋。

自由思考比畅所欲言更重要。如果你感到一定要跟那些人辩个明白,绝咽不下这口气,一定要把话说清楚,结果很可能是从此你再也无法自由理性地思考了。

“格斗俱乐部的第一条规则,就是不要提到格斗俱乐部。”

“守口如瓶”看上去是怯懦的行为。可问题在于,“不能说的话”太多了,如果口无遮拦你就没时间做正事了。为了与他人论战,你不得不变成一个语言学家,比如诺姆·乔姆斯基。^

^不是指一定要持要有诺姆·乔姆斯基的观点,而是指你不得不变成一个专业的辩论者。

“守口如瓶”真正的缺点在于,你从此无法享受讨论带来的好处。讨论一个观点会产生更多观点,不讨论就什么观点也没有。如果可能的话,你最好找信得过的知己,只与他们畅所欲言、无所不谈。这不仅可以获得新观点,还可以用来选择朋友。能够一起谈论“异端邪说”并且不会气急败坏的人,就是你最应该认识的朋友。

2.笑脸相迎

狂热分子试图引诱你说出来真心话,但是你可以不回答。如果他们不放手,一定要你回答“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”,你不妨以不变应万变:“我既不反对也不赞成。”更好的回答是“我还没想好。”

如果你看不下去,准备出手反击,有3种方法

1.把辩论提升到一个抽象的层次,不要攻击某个标签,而是攻击元标签。

假定你反对审查制度,公开质疑时,不要提到具体被审查的电影或者书籍。否则,对手就会一把抓住那部电影或那本书籍,声称你支持其实不是言论自由,而是那些被审查的内容。

2.隐喻

20 世纪 50 年代,美国众议院的“非美委员会”( Un-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)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,大肆迫害文艺界和政治界的进步人士。剧作家阿瑟·米勒创作了戏剧《萨勒姆的女巫》(TheCrucible)^进行反击。虽然在戏中他一句也没有提到“非美委员会”,但是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,他在讽刺现实,将搜捕共产党间谍比喻为莫须有的捉女巫。“非美委员会”根本无法做出回应,你总不能为审判女巫辩护吧?阿瑟·米勒的隐喻太贴切了,直到今天,“非美委员会”的行为还经常被描述为“搜捕女巫”(witch-hunt)。

3.幽默

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幽默。狂热分子有一个共同点:缺乏幽默感。他们无法平静的对待笑话。在幽默的王国中,他们闷闷不乐,就像满身笨重盔甲的骑士走进了溜冰场,无所适从。

永远质疑

如果你思想很保守,你自己不会知道,而且你很可能还会持有相反的看法。

你不要让自己成为人群的一分子,而要尽可能远离人群,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,特别注意那些被压制的思想观点。比如,有些软件提供“互联网过滤”功能(Web filter),防止孩子和雇员看到色情的、暴力的、宣扬仇恨的网站。什么才是色情和暴力?什么叫做“宣扬仇恨”?这种功能听上去很像出自小说《1984》。

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,就必须远离人群。但是走得越远,你的处境就会越困难,受到的阻力也会越大,因为你没有迎合社会习俗,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。小时候,每个人都会鼓励你不断成长,变成一个心智成熟、不要耍小孩子脾气的人。但是,很少有人鼓励你继续成长,变成一个怀疑和抵制社会错误潮流的人。

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。怎么能看到潮水的方向呢?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。问自己,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?为什么?